找到相关内容63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说苦集圣谛和苦灭圣谛

    道谛,或者简称为苦,集,灭,道。   佛说苦谛是从无常角度去阐说,在拙作“原始佛教的人生观”一文中曾经对此作过进行探讨。佛说集谛和灭谛则是用“因缘法”,“缘生法”的认识方法去论证。   佛陀在舍卫国...目标的方法,并且亲身实践,为人类展示了最伟大的人格榜样。这就是道谛。   苦,集,灭,道四圣谛,是佛陀完整的人生观,后文进一步研究道谛。   作者:洪汝诠 ...

    洪汝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2879606.html
  • 论“四谛”的“灭苦”方法论

    道”或“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”来解释[5]。但是一般汉译佛典所出现的“苦、集、灭、道”或“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”...;(灭谛,病愈,情绪安定)与“解决问题的方法”(道谛,药,情绪管理的方法)。所以就“情绪管理”而言,或就“灭苦”的治疗步骤而言,...

    吕凯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247499.html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上)

    生死轮回之苦。直截的说,“灭”就是涅磐,以此四相观察灭谛。 “道谛”的四相是:“道”、“如”、“行”、“出”。“道”是指趣向涅磐的道路。“如”是如理,如理作意,可达对治颠倒,如三十七道品等。“行”是由行道而成办净心。“出”是能出离生死。以此四相而观察道谛。总括起来称为“四谛、十六行”。这四谛十六行就是加行道观行的所缘,暖位要修四谛十六行,顶位也要修四谛十六行,到暖位必得涅磐,到顶位则不断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禅宗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7565910187.html
  • 早期佛教缘起思想要义

    ldquo;贪欲永尽、嗔恚永尽,愚痴永尽,一切烦恼永尽,是名涅槃。”[ii]   还灭思想,包括四圣谛中的灭谛和道谛。灭谛有二种,如《瑜伽》说:“何等法灭故名灭谛耶?答:略有两...;苦”的灭尽还是“集”的灭尽,古来就有争议。[vi]   涅槃是道谛所证之果,因此涅槃又称沙门或沙门果,道谛又称沙门法。“云何沙门?谓息止诸恶不善之法...

    孟领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649738.html
  • 〈四教颂〉试解

    达目的。如何达到目的地,道谛是唯一可通行。故要修道谛下四行观:即道行、正行、迹行、乘行。   (1)观道行:观道谛是趣于涅槃唯一道路,是为道行相。   (2)观正行:观道谛是正行,如三十七助道品,能...观欲界灭谛。再以同样的灭等四行相,观上界灭谛。   四、以能观的道正迹乘四行相,观欲界道谛。再以道正迹三行相,观上界道谛。第一周减去上界(乘行相)。   第二周   一、以能观的苦空无常无我四行相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589825.html
  • 佛教泛论(二十)

    成十六行相。所以称为十六行相,是因四谛各有四种相之差别,所以是十六行相。亦即于苦谛之下,观非常、苦、空、无我等四行相;集谛之下,观因、集、生、缘等四行相;灭谛之下,观灭、净、妙、离等四行相;道谛之下,...;所谓妙,是观涅槃不是众患忧苦,所以是妙;所谓离,是观由于脱离众灾过患,所以是出离。道谛之下的道,是观由于依道谛(无漏智)而趣向圣者,所以是道;所谓如,是观由于契于正理,所以是如理;所谓行,是观确实趣...

    宇井伯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747089.html
  • “苦”的思索

    我们思索苦谛时,不可能离开苦之因(集谛)、苦之灭(灭谛)以及灭苦之道(道谛)。  1。为何佛陀先说苦谛?  四谛之中,为什么佛陀最初说的是苦谛呢?这其中自有密意所在。可以说,这充分体现了佛陀的慈悲与...好比医生给人看病一样,先指出病相(苦谛),然后说病因(集谛),再说病因可断(灭谛),最后说治病之药方(道谛)  2。苦的根源――我执  为什么众生会遭受受如此众多、难以忍受的痛苦呢?苦究竟从何而来?《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850623.html
  • 《成实论》中的二谛思想

    见决不能获得正确、究竟的智慧而至解脱。这里的真谛显然不是以五阴、涅架为实有的含义。在同一品中,论主说明得道之谛是:“以一谛得道,所谓为灭。”在《成实论》中苦谛、集谛和道谛属于世谛,只有灭谛属于第一义谛...常识理解之事物或者是施设之说,即属于世俗谛,出世间的智慧属于胜义谛。那么《成实论》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?  诃梨跋摩认为在苦、集、道谛中,行者观生死等苦,并不能达到漏尽。并且观五阴等苦攀缘的是有为法,...

    常 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1960540.html
  • 印度佛教真理观略论

    真理。四谛为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苦谛是说一切皆苦,世间的现实都是烦恼、痛苦。如人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以及怨憎者相会、相爱者别离、求不得等种种痛苦。佛教认为,人的生理和情感这些层面的痛苦还是次要的,...。道谛是达到寂灭的觉悟的境界的方法、道路,即修行实践。相传四谛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,于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法轮的说法,是佛教的基本义理,并为生命解脱的根本方法。从四谛的内容来看,是属于宗教真理,它偏重于对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1162418.html
  • 人生多苦的思索

    为中心而展开的,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。当我们思索苦谛时,不可能离开苦之因(集谛)、苦之灭(灭谛)以及灭苦之道(道谛)。   1.为何佛陀先说苦谛?   四谛之中,为什么佛陀最初说的是苦谛呢?这其中...所牵也,乃说明思苦谛之要如是?quot;这就好比医生给人看病一样,先指出病相(苦谛),然后说病因(集谛),再说病因可断(灭谛),最后说治病之药方(道谛)   2.苦的根源――我执   为什么众生会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473708.html